张泉江 摄
张泉江 摄
来源: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全市重点项目观摩团来到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现场,听取项目情况介绍,详细了解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旅游开发等情况。
(记者 张利波 王文朋 于中平)
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简介
为实现项目区长期稳定补水,改善珍稀濒危鸟类栖息环境,修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林草局批复了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总投资1.0687亿元,位于大汶流管理站和黄河口管理站实验区,占地总面积3200公顷,是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承担的国家投资规模最大的湿地保护工程,工期为2018—2020年,主要实施生态补水设施、鸟类生境改善、植被多样性保护、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等五个工程。
水系、鸟类栖息繁殖岛土方施工中
工程自2019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自然保护区成立工作专班,专班成员一线作战,坚持周例会制度,倒排工期、狠抓质量,工程建设推进顺利。截至目前,已完成36个鸟类栖息繁殖岛、29个植物生态岛、10处鱼类栖息地、13处涵闸、2处观鸟屋建设,新增鸟类觅食区水面面积473公顷,动用土方911.2万方,主体工程建设于11月中旬全部完工。藨草种植于明年4月底前完成,力争明年6月底前完成整体工程竣工验收。
涵闸施工中
完工蓄水后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修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为鸟类栖息和鱼类繁殖创造更优良的湿地生态环境。